问答题

语言的误用有哪几个类型?

正确答案: (1)死线抽译这是温德尔·约翰逊指出的一种语用毛病。它是指语言被捆死在一条抽译的水平线上,结果不是由于语言被固定在高水平线上难以理解,就是由于语言被限定在低水平线上让人不得要领。比如,当信息传播中充满了诸如“民主、自由、人权”等高度抽译水平线上的字眼,而又没有低度抽译水平线上的词汇相配合时,这样的信息内容就会因其难以理解而让人敬而远之。而有些记者的琐碎的全面报道也会把人吓跑。所以,语言传播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和文体特点,沿着抽译阶梯作上下波动。(2)潜意识投射传播者在发表某种看法时,实际上在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心理状态下将自己个人的深层态度加进了对事物的评价。例如“这房间很热!”表面上是说房间的,实际上说的是说话者本人的感受。面对信息高速公路,乐观主义者在粉红色眼镜后看到的是辉煌的前景,悲观主义者在黑色眼睛后看到的是世界末日,其实,他们的看法只是自己潜意识的投射,而非客观事实。所以,在发表意见时最好加上“对我说来”或“在我看来”几个字。(3)忽视差异这是指语言的使用忽视了同一范畴或同一类别中各个分子之间的差异和区别,把它们视为同一,混为一谈。例如“新闻报道都是撒谎”,“后娘对孩子特别狠毒”,这些现象在现实中不难找到,问题是它不能代表全体,它忽视了同一类别中的不同分子还有许多差异性,所以应该重视这一问题。(4)非此即彼这是指语言的使用者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采取了一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排斥中间层次的极端语言,忽视了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的一系列过渡性层次。在美国,带头示威的人喊出“你要么是阻力,要么是动力”,只要冷静的想一想,人们就会发现,至少老人和孩子对示威活动来说,就是既非阻力亦非动力。所以,遇事要作多方面的估计和考虑,或者要思考实际存在的一系列可能性。(5)语言与实际混淆这是指人们在传播中不看具体实际,只看符号本身,或只是在语言领域里去推定其含义。如果某人谈吐粗俗,就推断他缺乏文化素养,学历层次低;如果某人谈吐儒雅,就推定他知识渊博、文化素养高。“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以貌取人”,也是将语言或符号与具体实际相混淆的例子。优美的文字和文章并不都出自美国人之手,日语也并非为日本人所专用。在古代就有《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宁可相信符号,也不相信实际的故事。所以,我们在传播活动中首先要了解语言的特性以及语言与实际的关系,要先看实际后察符号,不要“望文生义”,也不要重其言轻其行、重语言轻实际。(6)推论与事实混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经常根据符号推出事实,虽然大多比较准确,但也有推论与事实不符的,从而造成了推论与事实的混淆。说到“警察”,人们想到的是男性;谈到“护士”,人们立即就想到女性,其实这两个职业中既有男性亦有女性。在中国,一颗流星将要撞击地球的误译的推论报道,也曾使举国哗然,以为人类的死期已到。碎玉新闻传播者来说,只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才能避免推论与事实混淆。
答案解析: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超级管理员提供 分享 纠错

相关试题

问答题 法律目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包括哪些内容?

问答题 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可以侧重选择()、()、()等要素,以便更加精确地投放广告。

问答题 梁发是?

问答题 【名词解释】声画统一

问答题 明确地、正式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

问答题 【名词解释】新闻选材

问答题 简述编辑改稿与作者写稿的不同心理;

问答题 名词解释:传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