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的选题:社论是一个媒体最重要的评论,代表媒体观点,社论选题侧重的是公共性、重大性与相关性。①报纸的社论是在同一新闻资源的背景,具体的选择范围,以及稳定明确的选题原则、成熟运作的选题机制之中产生的。②选题的过程,既是一个新闻人群体(社论委员会、评论部)对不同新闻之间的价值判断(和比较),也具体的评论作者的内在价值倾向的影响。③在选题的思考中,既要在当下不同的新闻之间进行“共时态”的比较,也要前前后后“历时态”地考虑对某一新闻事件已经发展的评论和产生的影响。
无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栏标题:通栏标题是指书籍报刊上自左至右或自上而下贯通整个版面不分栏的大标题,这是标题中的“龙头老大”,强势作用至为显著,不可滥用。美国《华尔街日报》至今仅出现过3次通栏标题,分别用于报道珍珠港事件、海湾战争和“9·11"事件,可见使用之慎重。
判断题 简述人物专访写作的叙事类型。人物专访由人物访问记发展而来,是就某个人物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具有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常常还包括特定的场合,内容集中、单一。写作上,它把人物访问记、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三者融为一体,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个要素,突出“专”、“访”两字,自由灵活地表达访问的内容。人物专访的叙述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型:(1)问答整理式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①其优势是,能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问答整理”的叙述方式,适合重要人物的专访写作。②其劣势是,其篇幅一般比较长,在报纸上发表要占相当的版面,它更适合于发表在杂志上。如果问答不精彩,会大大削弱感染力。此外,如果仅仅是一问一答,缺乏有关人物、事件或者问题的背景介绍以及必要的现场描写,也可能影响可读性。因此,在运用“问答整理”叙述方式的同时,一般都加上“导读”。“导读”有的是被访者的履历,有的是采访者的札记。(2)散文处理式散文式处理又称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①其优点是,报道精练、明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答整理式的篇幅过长问题。同时,通过灵活的文体处理,它把问答整理式一般不可缺少的导读,穿插于专访中间,也使得报道显得丰富饱满、多姿多彩。这种方式给记者留下较大的新闻写作的创新空间。“散文处理”的叙述方式,主要适合写各种类型的人物专访和一些事件专访,尤其适合篇幅比较短的报道。②其缺陷在于,访谈的过程与内容展现得不完整,不容易让读者看出一种整体的问答思路。而且经过作者主观性较强的裁剪,加工痕迹较重,可能削弱访谈的实录性。(3)口述实录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即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①其优点在于,它使得被访问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种直接交流,因而这种专访令人读起来更亲切、可信。“口述实录”的叙述方式,适合作一些现身说法的专访,例如个人经历、人生感怀、喜怒哀乐,也容易谈及思想心理、心灵深处的问题。②这种叙述方式与问答整理式有一个共同的劣势:一般篇幅都比较长,而且如果被访者的谈话不生动,文章可能空洞苍白,削弱其可读性。
判断题 信息社会:信息社会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被提出来的。从60年代未起,日本一些学者就着眼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始探讨信息社会问题,并出版了一些早期的成果,如林雄二郎的《信息化社会》以及日本经企厅经济审议会的报告书《日本的信息化社会:视点与课题》等等。不过,使“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普遍影响的是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贝尔的《后下业社会的到来》以及托夫勒的《第一次浪潮》这两部著作的出版。这两部著作,都是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出发来分析信息社会到来的必然性的。
判断题 反射式测光表也称照度测光表。
判断题 新媒体矩阵是单位根据需求布局多个平台的多个账户,来达到传播时,共振及传播效果,也是企业自有平台与外部宣传平台统称。
判断题 显影是用显影剂药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判断题 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指1956年出版的施拉姆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到的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四种新闻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共产主义理论”。这四种新闻理论描述了四种大众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理论,产生于16,17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理论下,报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非常严格,必须受政府控制。政府要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媒介是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2)自由主义理论,18世纪最先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启蒙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等。该理论认为:报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它不但不受政府控制而且还可以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和销售的功能;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拥有媒介。主张依靠观点自由市场,实行“自我修正”,和依靠法庭来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是一个自由的意见市场。(3)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该理论认为媒介除有告知、娱乐、销售功能外,主要用于讨论冲突,任何想表达某种意见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并受到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的控制。它的前提是为大众服务,并以自由意识论中的自由原则与需求为核心,完全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成部分。(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苏联。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
判断题 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